一、概述
含油廢水處理設備是我公司研制開發的新一代廢水處理機,經市場驗證和專家鑒定評審,認為該產品的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內同類產品先進水平。
該系列產品應用了先進的射流加藥凝聚法,高速射流制造溶水氣水的氣浮分離法等最新技術,與其它同類產品相比具有以下優點:
1、化學藥劑采用可控定比自動跟蹤投加,克服了憑經驗投加藥劑的缺點,從而保證了絮凝、破乳、中和的最佳效果;
2、利用高速射流技術使大氣與水直接混合而生成溶氣水的最新技術,使生成的溶氣水質量穩定,大大提高了氣浮分離的效果;
3、配套使用了我公司生產的SF高效防堵釋放器,延長了氣浮時間,提高了浄化效果,減輕了后續工藝的負擔,根除了因釋放器堵塞而造成的設備停機;
4、射流法制造溶氣水技術的應用,取消了溶氣塔,改為管道溶氣系統,使操作更為簡單、安全、可靠。
5、處理工藝完善,具有一機多用特點,用戶可根據回用水質標準的要求,對各道工序進行選擇、取舍和組合。
6、該設備設計合理、結構緊湊、占地面積小、耗能低、處理效果穩定,是理想經濟的工業污水處理設備。

二、適用范圍
該產品適用于以下行業的廢水處理:
1、 機械加工和壓延工業的乳化含油廢水;
2、 鐵路機車、車輛和油罐車的清洗含油廢水;
3、 石油化工行業的煉油廢水和油脂懸浮物混合廢水;
4、 船舶上的壓艙廢水;
5、 電鍍行業的電鍍廢水;
6、 動力部門的壓縮機排出的廢水;
7、 制革行業的鞣制廢水;
8、 噴涂行業的漆霧廢水;
9、 汽車、拖拉機、動力機械行業的綜合廢水
三、深度處理
去除浮油后,如果使出水達到更高標準,可以繼續進行深度處理,主要方法有化學氧化法、生物處理法、超濾分離技術,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降低污水的COD,主要技術簡介如下。
1、 化學氧化法
在含油污水COD處理中,化學氧化法的應用,主要是選擇氧化性較強的氧化物,并將其投入污水中,使氧化物與含油污水中的COD等進行反應,生成無毒或者微毒的物質,去除污水中的毒性,使處理后的含油污水可被二次利用。化學氧化法的應用,能夠將污水中的有機物、無機物等有效去除,且對COD的去除效率較高,去除時間較短。因此,該種方式成為了含油污水處理中的常用方式。當前,因氧化劑使用的不同,化學氧化法向多元化發展,其中包含有臭氧催化氧化法, Fenton氧化法,TiO2電極氧化法等。
以臭氧化法為例,在自然界中臭氧的氧化性較強,可直接通過空氣、電等制取,制取方法簡單。在含油污水中,COD作為難以降解的物質,性質較為穩定,分子鏈難以被打斷,COD難以被快速降解。而臭氧作為一種不穩定氧化物,極易被分解,將其注入含油污水中,能夠快速打破分子鏈,使分子鏈成為短鏈段、小分子的有機物,有效降低COD含量。據試驗,臭氧化法對含油污水中COD的綜合去除率達到70%以上。
2、 生物處理法
2.1 A/O法
A/O法,既厭氧-好氧法。首先,利用厭氧與好氧微生物的代謝,將含油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水解,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。在含油污水處理過程中,污水先進入厭氧反應區,厭氧微生物的代謝下,污水中的長鏈有機物被分解,形成短鏈醇、脂肪酸等有機物,提高了廢水的處理效率。然后污水進入好氧反應區,好氧微生物將含油污水中的短鏈分解為醇、脂肪等烴類,最終被氧化為二氧化碳等簡單無機物,有效降低COD含量,凈化含油污水中的各種污染物,達到二次利用標準。在含油污水處理中,應在厭氧池、好氧池中添加彈性填料,增大生物膜與懸浮污泥的量,強化含油污水的處理效果。據悉,某油庫采用該種方式去除含油污水中的COD,待處理廢水中的COD含量為200mg/L,結果顯示,該種方式去除COD的效率高達70%以上。
2.2 接觸氧化法
接觸氧化法是一種新型的生物處理方法,去除含油污水中COD的效率較高。在對含油污水進行處理時,接觸氧化法主要是利用填料,培養細菌、真菌等,并將其放入有氧反應容器內,有機物通過新陳代謝,將含油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、水等。在該過程中,細菌與真菌等生物膜的培養質量,直接影響著含油污水最終處理結果。在污水處理過程中,接觸氧化法對負荷變化的適應性較強,在該種方式下,單位體積下承受的符合高于普通處理方法的3-5倍,當然,COD去除率也達到了普通處理法的2-3倍。與普通污水處理法相比,接觸氧化法具有諸多優勢,如比表面積較大,污水處理效果良好,運行維修成本低,不會帶來二次污染等。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,接觸氧化法在我國獲得廣泛應用,并成為我國含油污水主要處理方式之一。據悉,在去除污水中的COD時,若其的含量在200mg/L左右,則該種方式下,COD去除效率能夠達到80%甚至更高。
3 、超濾分離技術的應用
在含油污水COD處理中,超濾分離技術作為一種綠色、高效的處理方法,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,新型分離技術出現后,得到充分研究與發展,并出現了不同的超濾膜,拓寬了其應用范圍,在污水處理領域,超濾分離技術具有廣闊前景。
在超濾分離技術中,膜過濾具有較多類型,但在污水處理過程中,主要操作方式有以下兩種--全程過濾、錯流過濾。在全程過濾時,膜兩端會形成壓力差,對待處理料液有一驅動作用,使其在容器內流動,攔截溶解的大分子溶質、不溶解的細小顆粒,使其無法通過濾膜流動,實現分離效果。錯流過濾時,主業料在過濾膜表面流過,小分子溶質穿過濾膜,大分子溶質隨著液料流動,以此達到分離效果。
在超濾分離過程中,膜材料、含油分子存在相互作用力,因此,采用不同膜材料,分離效果也相應不同。當前,所用的超濾膜材質有:無機材料、有機材料等,其中,有機濾膜承壓能力較強,耐高溫,制作工藝簡單。
在超濾分離技術應用中,常出現膜污染現象,諸多學者各持一詞,說法并不同意,但是,對于該種現象,通常認為濃差極化、膜內吸附、空隙堵塞等是阻礙其推廣主要原因。對此種現象,相關人員應注意超濾膜的清洗,詳細了解導致濾膜污染的原因,并針對性防治,避免超濾膜污染導致水二次污染,充分發揮超濾分離技術的效率。
|